close

杜邦分析最早由杜邦公司採用,是一種分析公司獲利結構的方法

分析由股本收益率展開(Return On Equity,ROE)

什麼是股本收益率?股本收益率又稱股東報酬率

由股東的入資、股本的溢價等組成的股東權益為分母

並以公司營運的淨利作為分子,所得到的比率

反應公司是否能夠有效利用公司自有資本產生利潤

單純用 ROE 評斷一間公司,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

如果兩間公司的ROE都一樣是 10%

換句話說,股東每投入 10 元,每年就可以賺到 1 元(不考慮資本公積問題)

代表兩間公司的獲利一樣好嗎?非也

杜邦分析提供了拆解獲利結構的方程式

就像考試一樣,考不好我們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考得好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科目,比較弱的環節在哪裡

下面我會先列出公式,然後逐步解說各個構成元素與其意義

在加入了銷貨收入以及總資產兩個元素後,ROE 實際上變成由三個因素構成

 

淨利,這裡指的是息後稅後淨利(Net Income),已經扣除借款利息以及稅

而銷貨收入(Sales revenue),則為銷收產品或服務的總收入

這兩項構成了淨利率,顯示一間公司的獲利特性

告訴我們公司的獲利屬於薄利多銷,臺灣人俗稱「衝量的」

或是擁有利基,例如市場壟斷、產品獨特、品牌,使得商品或服務可以賣比較好的價格

 

而銷貨收入與總資產相除,構成了資產週轉率

這個項目評價了公司利用資產的效率

也就是利用資產進行生產、管理、銷售最後產生收入的效率

 

最後一個項目是由總資產與股東權益構成

稱做為財務槓桿比例(Financial leverage ratios)

又稱為權益乘數,通常會被稱為乘數,值都大於 1

為什麼稱作槓桿呢?因為股東權益其實是公司的自有資金

但是公司所購買的資產,可能是使用自有資金,也可能是借款

公司可能買了 10000 元的原料,可是股東只有出資 5000 元

剩下的 5000 元可能跟銀行貸款,因此財務槓桿比例是 2

如果您懂一點資產負債表,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您會更有感覺

財務槓桿是一把雙面刃,跟槓桿做投資是一樣的

賺的時候加倍賺,虧的時候加倍虧

 

整個 ROE 的拆解進行到這裡,我們可以了解

若一間公司的 ROE 表現很差,可以透過這樣的分析

去了解公司薄弱的環節在哪裡,三個項目只要改善一個,都會對整體 ROE 有幫助

淨利率太差,也許可以改善產品品質提高毛利

資產週轉率太差,可能是生產環節需要調整,或是行銷、促銷

至於財務槓桿若低,在公司正賺錢的時候,應適度借錢擴張

但若在公司虧損時,應處分不良貸款,甚至處分不必要的資產

 

 

此外,淨利率與總資產週轉率的乘積,又稱為總資產報酬率

表現的是公司利用資產獲取報酬的能力

因此公式又可以表現如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裡的總資產報酬率是用稅後淨利算的

而一般所稱的總資產報酬率 ROA(Return On Assets)

同樣是由淨利除以總資產,但 ROA 的淨利是指稅前息前淨利(Earning before Interest ans Tax,EBIT)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用一張表簡單的表現杜邦分析的公式

 

杜邦分析提供我們一項工具,進行獲利品質的分析

以及公司營運狀況的檢視與比較,在文章的最後,作者想起昨天一則消息

 

然後另一個前輩跳出來提醒這樣的錯誤邏輯

 

 

好吧,別吵了

到底我們要選擇台積電還是捷安特呢?不然 ..... 我們用杜邦方程式分析一下好了 XD

說在前頭,以上資料來自公開觀測資訊站,並且因數學小數點計算四捨五入

您無法從圖表看到完整的資訊,僅為 2014 年整年報的約略值,並且不牽涉推薦投資

另外成本與費用並沒有完全列出,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看年報

從杜邦分析我們可以看到, ROE 台積電稍微高一點,但是巨大(捷安特)也不差

只不過從淨利率看起來,台積電的產品在獲利能力上是比較好的

而巨大是靠著資產週轉加上財務槓桿來放大他的獲利

由於資產報酬率尚有 9% 左右,這樣的財務槓桿,也就是借錢進行擴張是可行的

看到總資產,我們明顯的可以看到同樣是製造業,經營方法大不相同

台積電很純粹就是自己研發、自己生產,因此固定資產較高(廠房、設備等)

巨大則是投資國外子公司,因此自己本身固定資產低,生產都在國外子公司

因此在其他資產的比例偏高(投資性資產列在其他資產中)

只不過巨大在營業成本就佔了 86% 的銷售額,因該就是吃掉獲利的主因

 

 

那麼 ...... 我們要選 1 個台積電還是 1000 個巨大(捷安特)呢?

如果只看市值、股價,我覺得沒什麼好比較的,1000 個巨大就會變成超級巨大

從淨利率的角度來看 ...... 1000 個巨大淨利率也不會變成 6840%,還是 6.84%

也許子公司很賺錢,但是都在海外,母公司利潤很低,導致真正賺錢的地方,收不到稅

如果從可以增加的職缺來看嘛 ...... 

即使巨大需要 Hire 800 萬人,可能也都在海外招募 ...... 應該還是要選台積電

只是今年台積電也要登陸了,我想明年中在看台積電的年報時

再用杜邦分析看一次,這個結構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吧


創用 CC 授權條款
著作Osiris Atom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arrow
arrow

    Osiris A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